河北東風養殖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由最初的一個小飼料廠,經過二十幾年來的努力, 發展成集種鴨養殖、孵化、肉鴨放養、回收、屠宰加工、鴨坯生產、熟食加工、冷鏈物流于一體的河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公司總投資1.2億元,占地110余畝,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下設2個種鴨場,存欄量10萬只,品種為Z型北京鴨和南口一號鴨,年出欄商品鴨1300百萬只,建有肉鴨屠宰生產流水線兩條和5000噸冷藏庫及配套設施;年屠宰能力達1000萬只。年生產凍鮮北京烤鴨坯、中裝鴨等肉鴨系列產品23000多噸。
現有員工560人,中高級技術及管理人員32人。 生產的“鴨子來”牌速凍肉鴨系列產品榮獲“中國優質名牌產品”稱號;通過了ISO9001--2008國際質量體系認證、HACCP驗證;2010年6月被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凍鮮北京烤鴨坯、中裝鴨等肉鴨系列產品,其質量、銷量名列全國前三名;2012年5月、2014年5月兩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評為“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公司是中國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發的Z型肉脂型北京鴨唯一的推廣示范基地;是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滄州綜合試驗站在河北省的唯一依托單位。
一、“公司+農戶”合作社模式
肅寧縣東風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冊資金507萬元,擁有合作社社員600多戶,兩個養殖園區,共40棟鴨舍,為40個想通過養殖肉鴨發家致富卻又苦于沒有資金建設鴨棚的農戶提供了方便。
東風公司的迅猛發展,離不開獨具風格的“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公司通過與農戶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礎上簽訂經濟合同,讓養殖戶養殖肉鴨,以契約機制結成利益共同體,再通過合作社建立“虛擬車間”將散養農戶集中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個規?;酿B殖基地,合作社針對養殖戶養殖經驗缺乏、文化水平低等問題,派出技術人員服務養殖基地,為養殖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從鴨苗出雛到出欄提供24小時全程技術服務,實現了產前、產中和產后“保姆式”服務,實行統一供苗、統一供料、統一防疫、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加工的 “五統一” 合同養殖模式,形成了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的連續產業鏈。市場風險由公司承擔,每個環節都能制定出標準程序。
建立養殖風險基金:養殖戶和公司共同出資建立養殖風險基金,養殖戶出現較大虧損時,可從風險基金中取款予以補貼,保護農戶的利益。
二、生態農場模式
近年來,養殖模式有原來的地面散養發展到網上養殖模式,隨著養殖模式不斷升級,目前公司推出建設生態農場項目,將原來“公司+農戶”模式變為“公司+農場”模式。以10畝左右為一個農場,中心區域搞養殖,四周配套種植,即將種植基地與養殖場建在一起,讓種植面積與養殖糞便的排泄相匹配,利用植物消耗養殖場的糞污,達到養殖污染零排放、環保生態的目的。
“公司+農場”模式相對于原來的模式有以下優點:
(1)以增加農民收入的方式治理污染,實現畜禽糞便零排放。生態農場中所有畜禽糞便經發酵后施入周圍苗圃,苗圃中苗木畝產效益可比糧食作物高出3倍左右,為農戶增加了養殖收入,真正做到種養結合、生態發展。周圍的生態苗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種植竹柳、桑樹或雜交狼尾草。
(2)“種養”結合模式下的生態農場,每戶養殖戶可養殖2萬只肉鴨,擴大了養殖戶的養殖規模,從根本上解決了散養戶點多面廣、監管難度大的難題。另外,農場自動化、集約化程度都得到提高,能有效解決普通肉鴨養殖設備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等突出問題。
(3)利用生物有機肥來改善土壤狀況,提高土壤性能。有機肥料施入土壤后,有機質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狀況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強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緩沖能力,為作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4)新型農場增強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養殖戶在擁有養殖收入的同時,還能享受種植帶來的額外收益。養殖戶收入增加,抗風險能力也相應增強。
三、Z型肉脂型北京鴨父母代種鴨唯一推廣基地
Z型北京鴨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侯水生研究員所選育的北京鴨新品系。與櫻桃谷鴨相比,總料肉比低,有較高的飼料轉化率;其次是成活率達到99%,適應性很好;同時,肉脂型北京鴨皮脂率高達38%,適合制作北京烤鴨的鴨坯。具有突出的優良特性和良好的推廣價值。
四、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滄州綜合試驗站依托單位
2007年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成立,體系圍繞產業發展需求,集聚優質資源,進行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試驗和示范;體系旗下設有1個國家水禽產業研發中心,2大類水禽,4個功能研究室,19個崗位團隊,25個綜合試驗站,選取各省重點龍頭企業作為該體系試驗站的依托單位。河北東風有限公司是該體系在河北省唯一依托單位。
公司未來發展方向:一是打造鴨胚品牌,起草北京烤鴨鴨胚企業標準;二是開發熟食產品加工兩大戰略。公司將以高質、精品打造“東風”品牌作為立廠之基,以市場為導向,以育種為核心,以企業發展,農民致富為落腳點,重點加強新品種的推廣和肉鴨的深加工,完善健康養殖技術及管理體系,完善北京鴨疫病綜合防治及服務體系,加快產業鏈改造升級,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管理提升和人才培養,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為鴨胚生產的中國名牌。